小木屋
美國人喜歡蓋小木屋,從喬治華盛頓年輕時,身為地質勘探員而丈量山水大地時,夜晚會棲身於小木屋,或者露天搭帳篷,便是他習以為常的野外投宿經驗。獨立戰爭時期,將軍帶領他的military family ,隨從副官們巡視軍隊,夜晚也總是投宿在小木屋,磨坊。即使一行人能投宿客棧,在我腦海裡,也只是爐火燃燒,晚餐豐盛,有人工服務的,大一點的木屋罷了。
然後便是1840年代,梭羅的《瓦爾登湖》的小木屋,遠離工業文明,散步,關心植物,季候,人類文明的未來。梭羅的小木屋,是多少讀者心裡的客棧,多少靈魂在他的文字裡,得到療癒和繼續生活的力量。去愛吧,「除了更深地去愛,我沒有什麼辦法治療愛。」
小木屋的四季。住在這樣的屋子裡,在金秋的日子,看著陽光如何改變樹林和木葉的顏色——這樣看上一天,多好呀。要是下雨天,就偎坐在鐵皮爐前,燃起木柴生火。煙霧從煙囪穿出去,瀰漫在樹林裡的樣子,也是感人的。
美式小木屋的日常,木頭地板和牆壁,安裝在牆壁上的書架,扶手椅,火爐,直撲的燈罩,和梭羅的時代相比。大約只多了網路吧。在這樣的小木屋裡,我可以待上一輩子……寂寞時,把我所有的前生前世都回憶起來,寫成故事。